001职业的天花板来自认识的局限性

职业的天花板来自认识的局限性

计算机思维

计算机思维是全方位的,不太可能用一两句来概括。简单地讲,需要处理好这样七对关系:

  1. 大和小

    生活在今天的人依然对于大数的认知是无感的。换一个角度这也说明了人对于“大”和“小”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其实受限于具体生活的环境。你习惯了某一个环境的度量,其实很难理解在量级上大得多的世界。

  2. 快和慢

    人的进化相对于计算机的发展就是很慢的,计算机的发展遵循“摩尔定律”,在智能时代,人的思维要适应这种快速变化。

  3. 多维度和单一维度

    从总体上看,人脑是线性处理事务的,看问题常常是一个角度,也没有能力把很多角度综合起来。但是,计算机有这个能力,因此占到了多维度的便宜。

  1. 网络和个体

    人的思维的个体行为,作决定彼此不干扰。这有好的一面,但是也难以集中很多人的智慧,产生叠加的效果。事实上,群体智慧的简单叠加甚至不如个人智慧。但是人工智能是建立在网络效应基础上的,它是通过很多彼此联系的计算机共同协作工作而产生的。

  2.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

    自顶向下做事这一点是计算机的精髓,而人更适应自底向上。在一个组织内,自底向上的做事方式更加容易激发群体的积极性,但是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。

  3. 全局和局部

    人做事情时,限于自己的认知,通常得到的是局部最佳,失去对全局的优化的可能性。由于计算机有处理大数的能力,以及是自顶向下的做事方式,更加容易得到全局最优。

  4. 成本和表现

    人很多时候喜欢强调对错,喜欢追求绝对的公平,喜欢要求最好的结果。但是,从工程的角度讲,好和坏,只是在固定成本下相对的表现。计算机里面无论是软件设计,还是硬件设计,都是平衡性能和成本的关系。

此外,掌握计算机思维,还需要理解下面两个原则:

一. 等价性原则

很多时候,一个较难的问题A和相对容易的问题B是等价的。但是人类常常容易给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,给了A就解决A,尽管它很难。而计算机则会试图解决等价,但是却更简单的问题。

二.模块化原则

我们在生活中,做一个桌子,或者一个椅子,会直接去做。而在计算机的世界里,永远是先制作几个非常简单,能够大量复制的乐高积木块,然后用很多这样简单的模块,搭出复杂的桌子和椅子。

计算机思维的一个方面就是对“大”和“小”的理解,或者说是对量级这个概念的认识。

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,决定了我们对于大数字其实是无感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生活环境限制了我们的认知。例如:会做PPT的人会用图表来展示数字而不是用数字的列表;还有王健林“小目标”的一个亿。

生活在今天的人依然对于大数的认知是无感的。换一个角度这也说明了人对于“大”和“小”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其实受限于具体生活的环境。你习惯了某一个环境的度量,其实很难理解在量级上大得多的世界。

今天人的思维当然比一万年前的酋长们开阔许多,但是相比计算机的思维还是显得落户了很多,因为计算机自诞生就是针对大数设计的

由于一开始就是针对海量数字设计的,因此计算机思维和人的思维就是不同的。例如,对于围棋的变化数量是数不清的,因为这个数字太大了。简单地进行数学分析一下,棋盘上每一个点最终可以的黑子、白子或者空位三种情况,棋盘一共有361个交叉点,因此最多可以有3^361(约为2*10^172)种情况。对于这么大的数字,人类对于它是无感的。

因此,这么多变化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无穷无尽的。于是乎,我们人类就不把下围棋当作一种计算问题,而是把这件事情当成一种文化,称为“棋道”。

相比计算机,人类对数字的认知也受限于我们作为生物进化的速度,这是人的思维和计算机思维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。

人类进步的速度相对于计算机的进步速度就显得非常慢了,摩尔定律让计算机每十八个月性能翻一番,这相当于大约每五年涨十倍,或者每十年进步一百倍!

很多IT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并没有跟上这个时代,这是他们很难在这个行业里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。

重点总结

很多人和企业缺失了一种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,我们把它称为“计算机思维”。这并不是说计算机有思维,而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伴随着计算机出现的。

在后信息时代,或者是即将进入智能时代,所有人都需要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,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跟上这个时代。只有这样,才能不断突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。